互联网创业者怎样保护自己的商标?

来源: 外推网2020-03-02创业、商标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会,但移动应用功能横跨多个领域,很多应用甚至打通了线上、线下,这种转变使得传统的商标保护策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从微信到滴滴,从115网盘到微云,诸多移动互联网领域商标争议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应如何申请商标以便让自己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会,但移动应用功能横跨多个领域,很多应用甚至打通了线上、线下,这种转变使得传统的商标保护策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从微信到滴滴,从115网盘到微云,诸多移动互联网领域商标争议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应如何申请商标以便让自己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重新认识商标的作用

几百年来,商标一直是企业品牌保护的主要武器,要保护自己的品牌,就应当申请相应类别的商标一直被企业家们奉为圭臬。但在上世纪末在互联网创业潮揭开序幕时,技术的革新使商标的作用一度被弱化,至少对主流的“.COM公司”而言,创业之初可以不申请商标,但必须申请域名,因为域名是用户访问“.COM公司”的途径,而域名中天然就含有他们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传统互联网企业也会申请商标,但商标的作用显然已被严重弱化。因此,第一、二代互联网企业的品牌就是他们的域名,最重要的品牌保护方法就是申请域名。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把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域名和商标的地位对调了一下。由于屏幕尺寸和输入的限制,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通过点击各种应用程序来获取服务,而原来在个人电脑上,获取相应的服务要通过输入网址才行。

此外,由于附加了基于地理位置、体感等新功能的设计,移动应用所能提供的服务,在深度、广度和便捷性上均超过了通过网址访问互联网网站。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对于保护品牌不再特别重要,而通过商标申请获得应用名称的品牌专有使用权则显得特别重要。就这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标重新重要了起来。

法律是对社会现有规则的总结,但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规则,此时,法律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但法律的调整必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传统商标分类制度也因为落后于科技的发展而受到了挑战。目前全球通用的商标分类法是《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该协定把全世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分为45类,共包含一万多个商品和服务项目。虽然有这么多产品和服务,但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很多新的服务都是原有分类表上没有的。这些创新服务的品牌怎么保护?一种态度是等,等分类表更新,比如2014年底的分类表更新,就加入了在线社交、网上银行、在线音乐等和互联网有关的服务。  

但守株待兔不是好办法,因为有人会和你竞争。如果创业企业没有商标“护法”,竞争对手和你使用一样的品牌时,你会发现,维权非常困难。正确的做法是,找了解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商标律师,他们会帮你在现有的分类中找到和创新服务比较近似的服务和类别进行申请。这样获得了商标后再有人使用此品牌,就可以正当维权。  

商标注册越全面越好

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一般只要申请一到两个类别的商标即可。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应该把移动应用的全部功能都申请相应类别的商标。在目前的创业环境下,创业者多申请商标会有利于自身的利益。  

首先,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大多很“轻”,知识产权是轻公司的主要竞争力之一,而商标则是主要的知识产权之一,忽视商标就等于放弃了重要竞争力。而重视商标、多申请商标,除了享受周全的保护,将来创业成功比如公司上市或被并购时,所有这些商标申请投入都会以几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的数字出现在公司的无形资产科目中,变成公司估值的一部分。

其次,商标申请不足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在创业之初,如果资金紧张,创业者可以只申请自己应用的核心功能,但如果公司后续融资成功了,则应当补全全部功能的申请。有一部分有魄力的创业者会把品牌进行45类全类申请,而考虑不周全的创业者则可能遭到竞争对手暗算。

在现行商标法律下,创业公司如果品牌被他人抢注,要拿回来是很困难的。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法律的规定是,“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被抢注才可以维权成功,但现行法律对于“有一定影响”的举证要求较高,绝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广告投入和影响力都达不到法律保护的最低标准。   

更可怕的是,竞争对手抢注了商标后,用其来维权被抢注的公司。曾有一个案例,创业者的竞争对手抢注创业公司商标后,向苹果公司投诉App Store上的应用商标侵权。开始时,创业公司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导致应用被下架。在iOS上下架,意味着失去大部分高端客户。

后来我们指导创业者重新申请开发者账号上传应用,再次被投诉后,我们发反通知,告知苹果公司,该应用的商标类别并非投诉方的商标类别,因此不侵权。多次的通知、反通知拉锯战成功拖延了时间。我们依靠拉锯战赢得的时间,向法院起诉投诉方,要求确认不构成商标侵权,最终胜诉,从而使该应用一直保持上架状态。但长时间的法律博弈确实分散了创业者的精力,如果他能把这部分精力花在开拓业务上,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7×24h 快讯

第一资本获批收购Discover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货币监理署近日宣布,已批准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收购发现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的申请。这一交易还将使第一资本间接收购Discover Bank。此前,第一资本于2024年2月20日首次宣布与Discover达成一项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第一资本将通过全股票交易收购Discover,交易价值为353亿美元。(界面新闻)

50分钟前

中信证券:自主科技、受益欧洲资本开支扩张的板块等配置上将占优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贸易战僵持阶段,超预期的刺激和基于妥协的贸易协议都很难发生;僵持阶段比的是两国的经济韧性,中国的政策选项更多、空间更大、能耗更久,对美国而言,7月前大规模的国债到期可能会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第一个动摇点;A股也是中国贸易战中提振信心的关键环节,应充分相信国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港股可能是阶段性的薄弱环节,但也要看到内地资金依旧整体明显低配港股。配置上,从规避不确定性的角度,自主科技、受益欧洲资本开支扩张的板块、纯内需必选消费、稳定红利以及不依赖短期业绩的题材料将占优。(证券时报)

50分钟前

盛和资源:MP公司暂停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月20日,盛和资源(600392)发布公告称,网上出现“美国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简称“MP公司”)宣布因关税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相关报道,公司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2024年1月,MP公司与公司控股子公司盛和资源(新加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再次续签了新的包销协议,盛和资源(新加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MP公司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协议期限2年,到期后可延长1年;包销产品除稀土精矿外,还有其他稀土产品。截至目前,双方签署的包销协议尚在有效期内。目前因加征关税,MP公司暂时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公司已构建了多元化的稀土原料供应渠道,四川矿、独居石以及其他国家进口矿可以作为替代供应。MP公司暂停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新浪财经)

50分钟前

华为将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

华为将于4月22日召开2025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据了解,发布会上,华为将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根据华为此前的预告,该兆瓦级充电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能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约300度电池容量)。(财联社)

50分钟前

马来西亚航空考虑购买中国商飞飞机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4月20日报道,马来西亚航空正在考虑购买中国国产飞机,中国商飞的三款商用机型C909、C919和C929都在评估范围内。马来西亚航空集团相关负责人18日对媒体表示,公司在制定未来几年的机队扩张计划,正密切评估购买中国商飞公司的飞机,双方团队已有过多轮沟通。报道称,被问及具体对C909、C919和C929中的哪款机型更感兴趣,该负责人表示,所有都在考虑之中,“我们在梳邦国际机场的运营就很适合商飞的小机型”。(界面新闻)

50分钟前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