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去趟铜陵吧,盘点铜陵十大特产

来源: 千城特选2024-08-19铜陵特产哪里买、铜陵十大特产
总要去趟铜陵吧,千城特选商城为您精选了铜陵十大特产,包括铜陵白姜、铜陵凤丹皮、大通茶干、枞阳大闸蟹、枞阳媒鸭、枞阳粉蒸肉、太平大蒜、太平烧饼、铜陵酥糖、太平臭干等。买特产,你有更好的选择,不妨微信搜索“千城特选”小程序商城看看哦。

总要去趟铜陵吧,吹吹天井湖的微风,漫步铜陵古城的石板路,尝尝铜陵白姜的辛辣,感受铜都的宁静夏夜。当然铜陵十大特产定然不能错过。


一、铜陵白姜
铜陵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和青州小黄姜,青州竹根姜,尉丰生姜同为国内优良生姜品种!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


二、铜陵凤丹皮
铜陵凤丹皮的质量最好,根条粗直、皮厚、粉性足,香气浓、驰名中外。具有清热、活血、化瘀、镇痛的作用。


三、大通茶干
大通茶干采用铜陵县汀洲盛产的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久嚼不烂、口感细腻,一直享有“田园素肉”的美称。


四、枞阳大闸蟹
枞阳白荡湖大闸蟹以其个大、色鲜、味美、品质纯正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誉满海内外。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


五、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原产于枞阳县一带,当地已有七百多年的养殖史。媒鸭具有野鸭风味,肉质鲜美、皮薄多汁、肉质软嫩,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欢迎。


六、枞阳粉蒸肉
粉蒸肉对于现在的枞阳人来说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有的一道菜肴,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糯而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七、太平大蒜
太平大蒜亦称汀蒜,也是铜陵八宝之一,因在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蒜头具有独特的辛辣味,非其它蒜类可比。


八、太平烧饼
太平烧饼原名“横埂头”小酥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仅有茶杯口大小,黄澄澄色似煮熟的蟹壳,里外18层,层层酥透。


九、铜陵酥糖
铜陵的酥糖又称顺安酥糖,采用上等芝麻、优质面粉和精细白糖制作而成,辅料配以适量的桂花、青梅、金桔等,造就了其成条不散、柔软松润的特点。


十、太平臭干
太平臭干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小吃,在清代时期就已小有名气,口感细腻,香气四溢,多少人早起赶到太平街就为了这一口美食。


每一样铜陵特产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铜陵美食和文化的精髓。如果你来到铜陵,一定不要错过尝试它们的机会哦。


7×24h 快讯

从“危房”到“新房” 苏州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危房重建项目发证

前不久,在江苏苏州张家港市的西墩新村,一栋崭新的浅灰色2层小楼前,2名产权人领到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和钥匙。这是苏州首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进行恢复性重建的自主更新项目,对于房主,这意味着,“危房解危”终于画上了句号。西墩新村21幢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2022年被认定为危房。全体居民达成共识,8户共同出资,实施原地恢复性重建。本周,居民们刚刚拿到了新的不动产权证。(央视新闻)

2小时前

TOP TOY启动全球化战略升级 打造中国潮玩出海新基建

36氪获悉,2025年3月22日,中国头部潮玩品牌TOP TOY在上海举办“中国潮玩,逐浪全球”战略升级发布会。基于本土市场深耕及东南亚、中东等海外试点成果,品牌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升级,提出以“渠道网络、超级供应链赋能IP价值、全球用户资产”为核心的三大基建升级计划,并联合多个本土潮玩品牌/IP工作室成立“中国潮玩出海联盟”,目标未来五年覆盖全球100个国家核心商圈,开设超1000家门店,推动中国潮玩从“制造输出”向“文化定义”跃迁。

2小时前

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我国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

今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我国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韩文秀表示,我国将增强消费能力,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让消费者有钱能消费。同时,要扩大服务消费。 韩文秀介绍,这是下一步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健康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服务消费产品和场景,让消费者有更多中高端服务可以消费。 韩文秀表示,我国将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形成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强大政策。减少后顾之忧。 此外,今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今后还要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水平。(央视新闻)

2小时前

蓝佛安:统筹税收激励、政府采购、投资基金等工具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财政将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经费分配和管理审核机制,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运用税收激励、政府采购、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将完善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创新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小时前

蓝佛安:“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扩大投资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今年政府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不同渠道资金统筹安排、各有侧重,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新增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好的市场投资持续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小时前

咨询